草魚,也稱鯇、鰀(同鯇)、油鯇、草鯇、鯇魚、白鯇、草根等,屬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是鯉科魚類中的大型經濟魚類,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鳙)之一。草魚是北暖溫帶、季風候風氣候下,大平原區、有大河湖水體中的魚類,約產生于第三紀晚期上新世喜馬拉雅山開始升高和中國東部平原產生季風、候風及大的河流和湖泊之時。草魚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養殖魚類,自然分布于中國、俄羅斯和保加利亞,先后被引進到93個國家,如印度、美國、匈牙利、墨西哥等國家直接從中國引進。
草魚雖然和鯉魚同屬鯉科魚類,但兩者在體型、體色、食性、習性、口感、魚刺分布等方面均有較為明顯的區別。草魚是一種偏重于草食性的雜食性大型淡水魚類,在自然狀態下成魚以吃水草為主,但隨著季節的改變,其食性也會發生變化,在春秋季節草魚喜愛攝入高蛋白食物,如蚯蚓、水生昆蟲、動物尸體、蝦類等。草魚的食量大,性情活潑,游泳迅速,哪怕是天氣炎熱的夏季也依然活躍,所以有“熱天容易釣草魚”一說。
草魚是中層魚類,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的中下層,喜棲于水草較多的水體環境。草魚具有河湖洄游習性,繁殖期為3~6月,在江河流水中產卵,卵為漂浮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流水中產卵,產卵后的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成群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和泛水區域以及干支流附屬水體(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叢生地帶)攝食幼蟲,藻類等育肥。
草魚頭部平扁,尾部側扁,背鰭和臀鰭均無硬刺,背鰭和腹鰭相對,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略帶草綠,偶鰭微黃色。草魚食量較大,每天能吃下自重40%的草料;飼料來源廣、生長迅速,是內陸水域長勢最快的品種之一;個體大,最大個體可達35公斤以上;身材厚實如圓筒,是切片的好材料,烹飪起來肉質肥嫩,味鮮美,進可做名菜西湖醋魚的欽點主料、退可得最大眾化的水煮魚。
草魚分布廣泛,種群密度大,是產量最大的淡水魚類,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在中國黑龍江至云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區除外)等地區均存在草魚生長的身影,其中長江、珠江和黑龍江三大水系是中國草魚的主要分布區域。但由于產卵場被破壞及過度捕撈,目前野生草魚種群已近枯竭,江河中的草魚多為人工養殖逃逸和增殖放流品種。中國草魚養殖可追溯到唐朝初期,到了唐朝末期,中國草魚養殖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草魚產業在繼承先輩傳統技術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在養殖理論和技術方法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進一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養殖理論和技術。草魚成為中國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產量的五分之一,草魚養殖業成為中國淡水養殖產業的重要支柱。
近年來,由于草魚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中西部成本較為低廉和市場擴大效應等因素的影響下,草魚養殖產業發展在空間上表現出由中東部向西、向北傳遞的機制。一方面,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產量的穩步增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草魚養殖擴大,推動了草魚產業向西、向北偏移。另一方面,草魚養殖逐漸由粗放型養殖向精細化養殖方式轉變。
一直以來,草魚以其肉質細嫩、個大、肌間刺少、消費價格偏低等特質在全國消費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并帶動了全國草魚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廣溫性、草食性(飼料來源廣泛、易馴食)、長速較快、肉質符合大眾口味等特點,草魚養殖量常年穩居首位。據《2022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除西藏以外的30 個?。ㄊ?、自治區)均有草魚養殖,其中廣東、湖北、湖南等省份草魚養殖量居全國前列。
本文基于農小蜂在運營過程中積累的中國草魚產業養殖量、銷售量、分布情況等相關數據,從中國草魚產業生產、消費、成本收益等角度為從事草魚產業科研、育種、養殖、加工、流通、銷售等活動的企業和單位提供參考。
核心觀點 CORE OPINIONS
1. 草魚是中國產量最高的淡水養殖魚類品種,2020年,草魚產量為557.11萬噸,草魚產量在淡水養殖魚類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為21.54%,產量規模明顯超過其他魚類品種。近年來,隨著草魚產業逐漸向高效、綠色,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調整轉型,草魚產業鏈上游(育種、飼料、病害防控)、中游(養殖)、下游(加工、銷售)及貫穿整個一體化的產業鏈條的流通、技術、金融等環節都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2. 草魚養殖產業鏈上游包括草魚苗種、水產飼料等相關產業。2020年,全國淡水魚苗產量為13097億尾、淡水魚種產量為356.88萬噸;生產水產飼料2124萬噸。草魚養殖作為草魚養殖產業鏈的中游產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區,2016年至2020年,中國草魚產量增長了28.45萬噸,增幅約為5.38%。草魚消費處在整個草魚養殖產業鏈的末端,包括線上、線下消費,加工消費等產業。2020年至2022年間,中國草魚批發價及零售價長期趨勢均呈正增長態勢。
3. 從草魚養殖產業鏈來看,中國草魚產業的健康發展依然存在眾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上游苗種環節,草魚至今沒有人工選育的良種,草魚病害較為嚴重。中游養殖環節,在從業主體方面,草魚養殖戶以分散的小規模養殖戶為主,養殖規范性和科學性弱、組織化程度低,應對生產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在養殖技術方面,養殖池塘的工程化和機械裝備水平較低,養殖區域普遍缺少功能規劃,養殖尾水的處理方式亟待完善。下游消費環節,草魚市場需求不旺,價格低迷;市場流通渠道傳統且單一,品牌化程度低;草魚的加工利用率低、產品種類少,缺乏高附加值產品。?